研究生培养
学科简介
教育技术学(专业代码:078401)重视教育技术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把教育信息、数字资源在传递、存储、呈现和组合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作为核心研究内容,关注数字化校园、网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在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本学科拥有一支数量充足、层次结构合理、教学研究水平高的师资队伍,硕士课程均由教授或博士教师承担。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江苏省教育规划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三十余项;拥有国家级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培训基地。江苏省教师培训研究基地;获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十二五”规划材3部等。
教育技术学硕士点拥有一流的科研和实验条件,建有信息化教育、网络技术、数字影视、网络学习环境开发等4个研究生专用实验室,拥有16个本科和研究生共享实验室,实验设备总资产超过1480万元。已毕业的研究生因为基础扎实、教育技术能力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近年来就业率为100%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开拓进取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拥有扎实的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和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了解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发展和最新成果,能掌握和应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和技术开展科学研究,胜任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工作;为各级电教馆、电视台、教育软件公司培养数字影视技术和设计人才。
研究方向
1.信息化教育理论与实践
2.媒体与网络技术教育应用
3.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与应用
导师名录
陈明选教授 |
孙力教授 |
王小根教授 |
田娜副教授 |
严大虎副教授 |
王靖副教授 |
马志强副教授 |
王萌副教授 |
惠恭健副教授 |
王均霞副教授 |
刘向永副教授 |
王志军副教授 |
学习年限
实行3年的学制。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5年,最长不超过3.5年。
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学位课不低于12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公共课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学分数 |
考核方式 |
是否必修 |
240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0 |
笔试 |
必修 |
2401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0 |
笔试 |
必修 |
130001 |
硕士英语 |
64 |
3.0 |
笔试 |
必修 |
200007 |
专业英语 |
|
1.0 |
翻译 |
必修 |
学位课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学分数 |
考核方式 |
是否必修 |
170008 |
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 |
32 |
2.0 |
笔试 |
必修 |
170030 |
教学设计 |
32 |
2.0 |
笔试 |
必修 |
170031 |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
32 |
2.0 |
笔试 |
必修 |
170038 |
网络教育应用研究 |
32 |
2.0 |
笔试 |
必修 |
170039 |
科学研究与评价技术 |
32 |
2.0 |
笔试 |
必修 |
170055 |
学与教的心理学 |
32 |
2.0 |
笔试 |
必修 |
选修课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学分数 |
考核方式 |
是否必修 |
170029 |
学习科学与技术 |
32 |
2.0 |
报告 |
选修 |
170032 |
媒体与传播理论 |
32 |
2.0 |
论文 |
选修 |
170033 |
人工智能与教育 |
32 |
2.0 |
报告 |
选修 |
170034 |
数据库原理与实践 |
32 |
2.0 |
报告 |
选修 |
170035 |
数字化学习环境设计 |
48 |
3.0 |
报告 |
选修 |
170036 |
数字影视编导 |
48 |
3.0 |
报告 |
选修 |
170037 |
网络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 |
48 |
3.0 |
论文 |
选修 |
170040 |
信息化教育前沿 |
16 |
1.0 |
论文 |
选修 |
170046 |
教育与心理统计 |
16 |
1.0 |
论文 |
选修 |
必修环节
课程名称 |
学分数 |
是否必修 |
学术报告 |
2.0 |
必修 |
教学实践 |
1.0 |
必修 |
培养方式、考核方式及要求和学位论文要求
参见《江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