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师资队伍 > 正文
王志军
发布日期:2017-11-15   来源:   教育技术系

王志军

教育背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

职称与职务: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江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主讲课程《远程与在线学习》、《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多媒体学习认知》、《学习分析与评价技术》等4门本科生和硕士生课程

研究方向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与MOOCs互联网+教育的基本原理。

 

个人简介:

 

王志军,女,江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社科优秀青年项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由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和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远程教育中心联合培养)。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访学15个月。2014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并入选《中国教育学年鉴》:2014年度学术新人。研究主要关注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与MOOCs、“互联网+教育”的基本原理等方向,主要聚焦于在线教育教学交互、联通主义学习理论、MOOCs、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等方面的研究。近五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江苏省哲社重大、省教改(重点)等各类课题11项,发表论文32篇,其中SSCI\CSSCI 论文22篇,出版专著1部并参编专著1部。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指导学生获2017年江苏省本科毕业论文一等奖,并多次指导学生在iTeach、领航杯等比赛中获奖。2019 年获得江苏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担任Computer & EducationIRRODL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开放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等8SSCI\CSSCI期刊审稿人。担任江苏开放大学兼职研究员;江苏省教育技术研究会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教育游戏专业委员会理事;以及ICALT2018ICALT2019TeSTEMEITT2018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

 

主要论著(著作和论文):


[专著]

1.陈丽,王志军, Terry Anderson. 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原理与策略.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6年12月出版 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书稿章节编写;

2.王志军,耿楠.中国教育改革开放四十年:教育技术卷[余胜泉主编.]第九章国际交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获得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立项。

 

[期刊]

1. Wang, Z., Anderson, T., Chen, L(2018), How Learners Participate in Connectivist Learning: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Traces From a cMOOC.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 19(1): 44-67 (SSCI)

2. Wang, Z., Anderson, T., Chen, L. and Barbera, E. (2017). Interaction pattern analysis in cMOOCs based on the connectivist interaction and engagement framework.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48(2)683–699 doi: 10.1111/bjet.12433.

3. Wang, Z., Chen, L. , Anderson, T.2014. A Framework for Interaction and Cognitive Engagement in Connectivist Learning Contexts. 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15, 02:121-141. (SSCI)

4. 王志军,刘璐.自下而上:“互联网+”时代终身学习的新形态[J].终身教育研究,2020,31(01):30-37.SCD

5. 张红英,庄君明,刘璐,王志军.设计思维指导下的创新型课程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10):100-107.CSSCI

6. 王志军,陈丽.联通主义:“互联网+教育的本体论.中国远程教育,2019(08):1-9+26+92. CSSCI(人大期刊资料复印《教育学》201912期全文转载)

7. 王志军,刘璐,杨阳.联通主义学习行为分析方法体系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19,25(04):18-30. CSSCI

8. 王志军, .认知网络分析法及其应用案例分析.电化教育研究,2019(06):27-3457.CSSCI

9. 张红英,耿楠,王志军,陈明选.教育信息化2.0:愿景与路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14届年会综述[J].终身教育研究,2019,30(01):76-83. SCD

10. 耿楠,王志军.改革开放40年我国教育技术国际交流发展脉络与前景展望[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01):18-29. CSSCI

11. 王志军,孙雨薇,封晨.新型交互式字幕在视频类学习资源中的应用研究[J].开放学习研究,2018(06):25-30+50.SCD

12. 王志军,刘璐.社群化学习:“互联网+”时代成人学习新方式[J].终身教育研究,2018,29(06):62-68. SCD

13. 王志军,耿楠,陈明选.基于设计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关键点[J].开放教育研究,2018,24(04):63-71.CSSCI

14. 刘璐,王志军*.如何发表高水平英文论文——访IRRODL前主编特里·安德森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18(05):129-135.CSSCI

15. 王志军,特里.安德森,陈丽,孙雨薇.远程学习中教学交互研究的趋势与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18(04):69-78+80.CSSCI

16. 王志军,特里·安德森,陈丽,王诗佳.远程学习中教学交互的研究范式与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18(02):50-59+79.CSSCI

17. 王志军,陈丽.远程学习中的概念交互与学习评价[J].中国远程教育,2017(12):12-20+79.CSSCI

18. 特里·安德森,王志军,张永胜,肖俊洪. 教育技术三大支柱:学习管理系统、社交媒体和个人学习环境[J/OL]. 中国远程教育,:1-11. CSSCI.CSSCI

19. 王志军,苏珊. MOOCs何以支持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访国际在线学习专家特里·安德森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7, 06:4-12.CSSCI

20. 王志军.联通主义学习教学交互研究新视角:行动者网络理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6):28-36. CSSCI

21. 陈丽,王志军,郑勤华. “互联网+时代”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定位与人才培养方向反思[J]. 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0):5-11+22. CSSCI

22. 王志军,尹默.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的成人学习及其发展路径[J]. 终身教育研究,2017,28(05):30-37. SCD

23. 王志军, 赵宏, 陈丽. 基于远程学习教学交互层次塔的学习活动设计[J]. 中国远程教育,2017,(06): 39-47+80. CSSCI

24. 孙洪涛,陈丽,王志军. 远程学习工具交互性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17,(04):33-41+80. CSSCI

25. 王志军,陈丽,陈敏,李彤彤. 远程学习中学习资源的交互性分析[J]. 中国远程教育,2017,(02):45-52+80. CSSCI

26. 王志军,闫洪新. 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 终身教育研究,2017,(01):58-63. SCD

27. 王志军,陈丽,韩世梅. 远程学习中学习环境的交互性分析框架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16,(12):37-42+79-80. CSSCI扩展)

28. 陈丽, 王志军. 三代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原理[J].中国远程教育. 2016. (10) , 1-8. CSSCI扩展)

29. 王志军, 陈丽, 陈敏, 韩世梅. 远程学习中教学交互层次塔的哲学基础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 2016(9). 7-13+79.CSSCI扩展)

30. 任小媛,王志军,王诗佳. 基于MOOCs的混合式培训-高校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J].现代教育技术. 2016.8:76-82.CSSCI

31. 王志军. 远程教育中“教学交互”本质及相关概念再辨析 [J].电化教育研究, 2016,04:36-41.CSSCI

32. 王志军,陈丽. cMOOCs中教学交互模式和方式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6,02:49-57.CSSCI

33. 王志军, 陈丽.联通主义学习的教学交互理论模型建构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 2015, 05:25-34. CSSCI

34. 王志军, 陈丽. 联通主义学习教学交互研究的价值与关键问题[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5, 0547-54. CSSCI

35. 张红英,邓烈君,王志军.信息化背景下的有效教学与探究学习——第六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学术观点综述[J]. 中国远程教育.2015, 09:10-13 CSSCI扩展

36. 王靖,王志军,马志强. 技术支持的教育创新与协同发展——13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综述[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02:3-8.CSSCI

37. 赵文涛,冯晓英,王志军2002-2014年国际远程教育领域特尔斐法应用图景——基于国际远程教育核心期刊的质性元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 02:62-70. CSSCI

38. 王志军. 迈向学习与研究的开放时代——再访国际远程教育先驱特里·安德森教授. 开放教育研究. 2015,01:4-10. CSSCI)(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5年第2期转载)

39. 王志军,余胜泉. 教师团队协同教学理念及其支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远程教育杂志,2015,01:73-79. CSSCI

40. 李秋菊, 王志军(通讯作者), 陈丽, xMOOCs中的教学视频设计要点:基于案例的视频分析研究. 远程教育杂志. 2014,12:95-102.CSSCI

41. 何春, 王志军, 吕啸. 我国大学生参与MOOCs的学习体验调查研究. 中国远程教育. 2014, 12. 42-49. CSSCI扩展)

42. 王志军,李馨,赵云建 开放教育资源研究创新与实践-访谈罗里·麦克格雷尔教授.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6.CSSCI

43. 王志军, 陈丽.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最新进展[J]. 开放教育研究. 2014,05:11-28. CSSCI(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4年第6期转载)

44. 王志军, 陈丽. 如何有效设计高质量的MOOCs——基于认知目标分类和教学交互分析框架的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 06: 59-68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15年第3期全文转载

45. 王志军,陈丽.国际远程教育教学交互理论研究脉络及新进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02):30-39.

46. 王志军,陈丽,郑勤华. MOOCs的发展脉络及其三种实践形式 [J].中国电化教育. 2014,07: 25-33.CSSCI

47. 特里·安德森, 王志军. 希望和/或冒险: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s)与开放远程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 2014, 01:46-51. CSSCI

48. 王志军. 中国远程教育交互十年文献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3,09:25-29CSSCI扩展)

49. 王志军. 远程教学交互研究的新视角:结构主义[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5: 28-33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14年第1期全文转载)(CSSCI

50. 王志军.在线辅导中网络社团的组建和维护:辅导教师社会维度的能力[J].中国电化教育,2012,08:46-50. CSSCI

51. 王志军,余胜泉. 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和分析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05:36-42. CSSCI

52. 杨现民,余胜泉,王志军.学习元与学习对象的多维比较研究-学习资源聚合模型发展新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0(6):25-32CSSCI

53. 王志军,余胜泉.基于Edutools的网络教学平台测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06:73-78 CSSCI

54. 王志军,魏顺平.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研究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 11:64-66(教育类核心)

 

[国外优秀论文翻译与发表]

1.约翰·丹尼尔,王志军,赵文涛. MOOCs更有意义:在谎言、悖论和可能性的迷宫中沉思[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3:3-12+27.

2.宮添辉美, 特里·安德森, 王志军[] .开放教育资源、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s)和非正式学习时代的等效交互. 中国远程教育2014.766-73

3.宮添辉美, 特里·安德森, 王志军[] .等效交互原理.中国远程教育.2014.317-23+95.

4.吴咏荷, 托马斯··里夫斯, 王志军[]. 基于网络的学习中的有意义交互: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中国远程教育. 2014.5:15-23+95

5.苏孝贞.王志军[]. 严谨的网络学习交互研究:对未来远程学习研究的启示.中国远程教育. 2014.1: 5-10+95

6.切顿·切普莱杰特,万切尔扑·列锡柴可,乔瑟琳·威沙特,王志军. 在线学习环境中提升学习动机的移动交流工具设计[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01:27-33.

 

[会议]

1.Wang, Z.,, Multilevel Learning Behavior Analysis Method in Connectivist Learning Contexts. Companion Proceedings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Analytics & Knowledge (LAK192019) 746-749.

2.Wang, Z., A Conceptual Framework on Cognitive Engagement for Connectivist Learning: Interaction Principle based Connectivism[C]. The 25th ICDE World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2013.10 Tianjin

3.Zhao, W. & Wang. Z., Network Presence Construction for Chinese Rural K-12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ulti-Case Study in an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 Using Network Analysis[C]. 13 Advance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University of Alberta, Edmonton , Canada

4.Wang, Z., The Building and Maintenance of Online Community in Online Tutoring: Tutor's Social Dimension Ability[C].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Media in Education 2012 (ICoME). 2012.8 Beijing

5.王志军,徐亚倩,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促进高阶思维发展学习活动设计研究,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9.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国家级一般课题:联通主义学习中群体协同知识创新研究 2020-2023

2.主持:江南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2020.7

3.主持:基于Classin平台的学习设计研究 北京翼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0-2021

4.主持:201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学习分析手册(译著)经费102019-2021

5.主持: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联通主义学习情境(cMOOCs)中的教学交互特征与规律研究》2015-2016

6.主持: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互联网+教育’的基本原理与创新机制研究” 2019-2021

7.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点项目“‘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于设计思维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研究”主持人:陈明选/王志军.江苏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 2019-2021

8.主持: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 “以MOOCs为契机的新型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研究”2015-2017

9.主持: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开放网络环境中活动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2015-2017

10.主持:2018年度江南大学基本科研计划-社科类重大项目培育课题 “开放复杂网络情境中的协同知识创新过程与学习机理研究”2018-2020

11.主持 江南大学2017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师卓越工程项目“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2017-2019

12.主持 江南大学2015年自主科研计划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联通主义的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cMOOCs)中知识创新过程研究” 2015-2016

13.主持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课题:“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多维研究” 2015-2016

14.参与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国家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S)战略研究”2015-2016

 

获奖:

   

1.论文《Interaction pattern analysis in cMOOCs based on the connectivist interaction and engagement framework2020年获得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参与单位4 排名1/42017年获得江苏省高等教学科学研究成果以等奖

2.论文《How Learners Participate in Connectivist Learning: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Traces From a cMOOC》在江苏省2018年高等教学科学研究成果评奖中荣获二等奖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3.专著《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原理与策略》获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参与单位3 排名2/3

4.微课“采桑”舞蹈片段赏析及重点动作学习获2019 年全省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2/3

5.指导学生微课“非遗舞蹈——男欢女喜”“领航杯”江苏省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比赛三等奖

6.指导作品“时间都去哪儿了——尼斯的时光奇遇”在第二届iTeach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完成人:齐梦梦,余新宇,张训报,指导教师王志军)

7.论文《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促进高阶思维发展学习活动设计研究》获得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二等奖 (完成人,王志军,徐亚倩)

8.指导徐亚倩同学的本科毕业论文《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促进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行动研究》获得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

9.《写作与交流》MOOC建设与实践 获得江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成果奖二等奖 第二完成人

10.江南大学2015-2017优秀教育工作者

11.江南大学2016年校级优秀班主任

12.2015.12 博士论文荣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3.2015.11第六届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多媒体课件创新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14.2014.11第六届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多媒体课件创新设计项本科及研究生组 二等奖

15.2014.10论文《高校公共课教师团队协同教学支持系统设计研究》获第13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IETF2014)一等奖

16.2014.7 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80007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9280(人文学院)